Free Art Fair 2014|會後報導

撰文/吳思薇、林孟翰、張聖坤

 

自由應是一個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讓藝術走入生活,讓生活充滿藝術Let Art Enter Your Life, Fill Your Life with Art

我們想要創造一個場域,在那裡,所有的藝術形式都無拘無束。在那裡,所有的人們都自由自在,我們想要在猶如高牆般端莊的美術館與商業導向博覽會之間,創造一個最自由的藝術現場,讓藝術家、觀眾都沒有限制、沒有壓力、沒有國界、也沒有展牆,沒有隔閡的讓藝術與生活產生最直接的碰撞。

在2013年底開始伊日美學開始有個這個念頭,如果我們幫藝術家打開現實困難的重重結界,提供免費的場地、觀眾不需要買票就能沒有壓力的進場參觀,讓藝術走入日常生活、邀請媒體來採訪、拜託各領域的大師來交流指教,把年輕藝術家所有最好的曝光條件都準備好,我們會得到一場什麼樣的藝術博覽會?

開始有了這個想法以後,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邀請自由人藝術公寓的夥伴,共同打造這個自由的平台。因為希望參展者都能夠打破原始對於藝術呈現的想像,無牆美術館的構想就此誕生,也許沒有展牆會讓大家一開始手足無措,想像不出來該如何呈現作品,但是若換個角度思考,一直以來依賴的呈現方式是不是也並非最適合自己創作的呈現方式呢?

無牆美術館 A Museum without Walls

這或許是一個實驗,或許是一種創新,或許是對藝術家的考驗,但以同時是對觀眾的感官刺激。在藝術自由日裡,你可以看到許多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複合媒材、表演藝術,他們運用眾人的集體經驗,比如模擬的醫院、模擬的辦公室、模擬的游泳池、模擬的便當攤、小吃店、舞池,去顛覆日常的事件。在藝術自由日的現場,觀眾們一走進去可能就會被現場的活力、及各種誇張的藝術展現給衝擊。你可以感受到熱烈與現場觀眾互動藝術家,懷著高度熱情想將他的藝術傳達給我們,在兩天的活動裡,這些藝術家幾乎沒有休息的激烈表演,把握每一秒和現場觀眾互動的機會。這種體驗是在一般美術館或是以商業掛帥的藝術博覽會裡,完全無法想像的。

其中有一個參展者李奎壁,在現場販售藝術便當,他邀請了正峰自助餐的兩位廚娘穿上全套廚師服,在現場販售藝術便當,其便當內容跟一般便當店販賣的內容並無太大的差別,唯在現場所有的招牌、便當盒到吆喝的販售聲中都加入了「藝術」這些形容詞。一個售價五十元的銅板便當,在華山地區似乎是低於市場平均的價格,三菜一肉的菜色一應具全。這樣藝術展演,是在討論藝術的和藝術市場價值之間的生產與銷費之間的連結。

     

自由心證藝術拍賣會Mystery Art Auction

伊日美學在首屆藝術自由日中,特別安排了一場非常特別的拍賣會,共邀請了39位藝術家一同參與,請他們提供一件1F畫布尺寸的作品,並且以不標示作者的姓名的方式進行。這場拍賣會不限制參加的資格,起標價格新台幣500元,只要報名,人人都有資格參與拍賣,每個人都有機會把喜歡的作品帶回家。

以往的經驗中,大概每隔個一段時間,各媒體就會出現某位藝術大師的作品又創了多少天價的新聞。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雖然天價實在離一般市井小民太遙遠了,很難有太多真實的感受。究竟這個天價是因為「作者」而誕生,還是因為「作品」而誕生呢?如果是前者,這樣情形是合理的嗎?還是這只是操作者的金錢遊戲呢?如果沒有作者之後,作品的價值會是多少數字呢?這場拍賣會就是邀請各位買家以「自由心證」的方式來為作品定價!

這場拍賣會也是一個實驗性的藝術行為。參加本拍賣會的藝術家事前都知道進行方式與最終目的,在作品拍賣成交後,即會公布該作者的身分,作品收入也將捐入財團法人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作為第二屆藝術自由日的籌備使用。但在溝通過程中,也有藝術家表示,其實他們非常好奇自己的作品在抹除作者姓名之後,究竟有多少價值。因為這39位藝術家大半都已投入商業市場,所以他們也很期待這這異於一般拍賣下的新模式,會有什麼樣討論出現。而對於一般民眾(買家)來說,平常除了逛逛拍賣網站,大概沒有機會親身參與拍賣會。透過如此近距離的參與,我們也盡可能的把門檻降低,讓每位民眾都能有機會購買作品,轉變成支持藝術家的力量,然後進到藝術的世界裡,並為每一件作品找到屬於它的價值。

事後相關新聞中,有報導對拍賣的過程提出質疑,認為這既然是一場匿名的拍賣會,可是拍賣過程中卻又不斷提示該作者的市場行情與身分,覺得違背了當初的初衷。這是我們該接受的檢驗,也是我們覺得值得討論的地方,但是拍賣過程有太多因素互相影響著,想要達到匿名性卻又要顧及拍賣會時應有的步調與氣氛實在不易。在這場藝術拍賣會中,包含畫廊業者、專業收藏家與一般民眾等共100位買家入場,作品全數拍出,得到超乎預期的迴響與支持,並讓2015年第二屆藝術自由日得以更加完善而完美。


自由日得獎簡評Judge’s Comments

第一屆藝術自由日邀請到五位各據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來擔任此次評審,由五位評審欽點出本屆大會獎、評審獎、優選獎共十三件作品。在獲獎名單當中包含各種不同面向的創作材,裝置、錄像、雕塑、行為、繪畫等,呼應著藝術自由日的創立精神──藝術創作的自由態度。

在本屆入選的四位大會獎當中,中國藝術家郭城與台灣藝術家劉耀中展出了「類道具」形式的裝置創作。郭城的作品「Mouth Factory」是藉由上下顎的咬合來驅動鑽頭的一件裝置,像這樣必須透過身體付出額外的勞動力才能操作的機械裝置,其所傳達出的訊息正是反映出現代社會當中,道具賦予人的實際意義是否純粹,而這些道具帶給我們的是更為便利的生活,或只是讓我們付出更多心力的一種負擔。而在劉耀中的作品「Lost」當中,藝術家藉由身體實際操作道具,重建感官上的孤立。經由使用望遠鏡的這個動作,讓閉起單眼的觀者感官失衡,聽力也變得更加敏銳。當觀者身心都墜入雙向望遠鏡中所建構出的新世界之後,聽覺與視覺將會重新因應環境音而在腦中合成出一個新的空間領域。而第三位大會獎得獎藝術家蘇子涵的雕塑系列作品「蘇黎市」,也呼應著一種當代藝術家用創新媒材來呈現的世界觀。大會獎的第四位藝術家尹子潔,則是透過錄像與裝置的結合來重新詮釋藝術的閱讀方式,透過情境式的劇情鋪陳,藝術家將議題探討的嚴肅藩籬給打破,呈現出當代藝術的幽默面容。

郭城  「Mouth Factory 」
劉耀中「Lost」 
蘇子涵 「蘇黎市」 
尹子潔「加油好嗎」

評審獎得獎者為藝術家林柔君的版畫創作、以及藝術團隊龍尾的聲音裝置。這兩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地在夢境上有全新的詮釋方式,林柔君是透過網路擴散的藝術計劃,搜集陌生人的生活經驗與夢境、再利用藝術家的身份來詮釋心理醫生所產生的反轉移現象,擴張了原始夢境的戲劇張力,重新編撰了夢境對白,並透過攤販的形式來展出這一系列作品,帶出非常趣味且荒謬的氛圍,而龍尾藝術團隊是使用收音設備將現場音即時收放的模式來進行,並現場製作混音,並結合現地裝置與觀眾達到互動。優選獎的藝術家蕭又滋則是直接將一張雙人床搬到展場,透過關係藝術的方式來呈現。另一位得獎藝術家楊子弘的關係藝術,則是透過觀眾踏過一籃淤泥之後,進到展區中拿起拖把開始拖地,但地板卻被觀者踏進的淤泥越拖越髒,帶有薛西弗斯式的徒勞,也充分反諷當代社會的現況。反觀藝術團隊小事製作,則是藉由表演藝術的方式來探討當代社會的現象,使用輕鬆詼諧的語法來行使具有教育意味的表現。

林柔君
龍尾
 蕭又滋
楊子弘
小事製作

藝術家王冠蓁、陳文立、朱詠安的平面繪畫,則是透過藝術家觀察身邊所發生的事件所記錄下來的點滴事件。王冠蓁的愛情故事、陳文立的行旅記錄、朱詠安的通勤人,這些細微末梢的片段在藝術家的想像中被具象為可視的作品,而藝術家王寶慶則是將這些發生在社會當中的現象,截取符號學的元素來做成立體作品,用藝術反映出我們現今世界的縮影。

王冠蓁
陳文立
 朱詠安
王寶慶